中国都市报手机客户端
李廷怀:以不屈的性格让古老的技艺薪火相传
2023-06-18 15:31  点击:191888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汝州报道:廷怀窑起源于汝窑原产地汝州,物产丰富的汝州在宋代本是商贾云集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发展到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汝瓷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御用瓷器。皇室御用的汝官瓷之所以选择在汝州进行烧制,和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汝州当地有着丰富的矿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方圆百里之内蕴含着大量的方解石,叶腊石,石英。而这些正是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料。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
  北宋时期,这里是北方烧制青瓷的中心,当时汝州烧制瓷器的古窑址有数百座,据史料记载,当时出现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北宋时期,造陶工艺已经比较先进,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五十年代初,周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75年,李廷怀选择在这块陶瓷宝地上,开始了自己的陶瓷梦想。
  李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李廷怀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不仅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宋代汝瓷传统釉色配方,还创新出了一种新的釉色,玉青釉。为现代汝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历史上,汝窑发源于北宋晚期,因为是在汝州的窑口烧制而得名,由于北宋的国都为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距离汝州只有二百公里左右,所以汝窑的瓷器成为当年宫廷里的御用瓷器,也被称为“汝官瓷”。汝瓷的造型古朴大方,表面上均匀分布着类似蟹爪和鱼鳞形状的开片裂纹,釉色温润典雅,能随光线的强弱变幻出不同的色泽。所以人们常用“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形容汝瓷之美。金兵入主中原后,北宋王朝覆灭,汝州当地的窑口也因为战乱而纷纷消亡。由于烧造的时间较短,前后只有二十年,所以汝瓷的传世作品十分少见。目前,已知的宋代汝瓷,全世界也只有六十五件,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少部分散落于世界各国博物院或私人收藏。
  出生在汝瓷之乡的李廷怀,从小就听村里人讲过宋代汝瓷的辉煌历史和有关于汝瓷的传奇故事,使他对汝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遐想。
  20世纪70年代,20多岁的李廷怀被招工到汝州市国营汝瓷二厂当工人。1988年7月28日,受河南省科委委托,平顶山市科委召开汝瓷月白釉复制鉴定会,参加会议的专家权威一致认为汝瓷月白釉研制成功时,李廷怀也是参与人之一。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正当他铆足了劲儿,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工艺汝瓷美术厂倒闭关停,无奈之下李廷怀只能暂时下岗在家,工作的困扰和挫折,搅扰的李廷怀席不甘寝,食不知味。1997年,李廷怀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后被医院确诊为肝硬化后期,身体变得极度虚弱,体重更是从160多斤一下子瘦到100多斤,连走路都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他的身体才慢慢恢复。可因为看病,家里已是家徒四壁,但他不甘于这样就向命运屈服,他还有放不下的汝瓷梦。
  李廷怀是个很要强的人,他一旦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干,还一定要干好。为了自己的汝瓷梦,他谋划着要自己建厂,但是却没有资金支持。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李廷怀,去了工厂贩煤赚钱,一干就是两年多,2004年,他通过没日没夜的拉煤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实施了造窑计划,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型窑厂。
  在此之后,年过半百的李廷怀满怀着对汝瓷研究的执着,靠着借钱贷款和原汝瓷厂的技术团队创立了廷怀汝瓷研究所,走上了自己的陶瓷人生之路。凡事亲力亲为,不畏多次实验尝试理念做陶瓷,成为了汝州最早具有宋代柴窑烧制能力的瓷窑。他着手成熟的传统实践经验,引进全国各大美院的创作技术人才,开启了汝瓷界创新的先河。
  艺术需要在传承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传承。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传承水平,才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力和吸引力,维护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接过接力棒,加入传承行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能使汝瓷文化的发展后继有人,不断造血输送活力。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平顶山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开发合作研究室等多个学习研发基地,与高校开展合作,教学生如何刨圆,如何把控制作之形,以及制作后期需注意哪些方面等细节性问题,手把手、一对一地展开指导。李廷怀表示在汝瓷文化研发传播这方面,他将毫不保留,不遗余力地开发国内外汝瓷爱好者的兴趣,培养更多的人热爱汝瓷并倡导他们为汝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0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