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张跃华的色彩艺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3  浏览次数:151257
核心提示:  绘画作品一向是通过某种形式语言和情感意味去阐发画家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内心希冀的。画作的形式语言和文化情愫的酝酿和形成,总是关乎于画家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及从艺过程的。因此,绘画艺术重在形式的表现却又不止于其外表,而是形态和意象内涵的密切融合。显然,张跃华的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多在山水、花鸟和书法等方面,显现出其情趣、经验和能力的多面性与特殊性。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用色方式与效果,给人以鲜艳、明快,画面对比强烈和热情奔放的视觉感受,但却能够通过参入其间的墨色、勾勒及画面的点线面元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使之
 

  色彩意象 放歌梦境
  绘画作品一向是通过某种形式语言和情感意味去阐发画家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内心希冀的。画作的形式语言和文化情愫的酝酿和形成,总是关乎于画家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及从艺过程的。因此,绘画艺术重在形式的表现却又不止于其外表,而是形态和意象内涵的密切融合。显然,张跃华的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多在山水、花鸟和书法等方面,显现出其情趣、经验和能力的多面性与特殊性。尤其是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用色方式与效果,给人以鲜艳、明快,画面对比强烈和热情奔放的视觉感受,但却能够通过参入其间的墨色、勾勒及画面的点线面元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使之呈现出明艳之下的和谐关系;作品在整体上给人以某种强烈的色彩感和生命热情的跳跃感。许多画面富于形与势、墨色与空间的跌宕变化。
  显然,张跃华的山水画和花鸟类的画作风格样式与审美意趣,迥然不同于中国传统水墨画(元明以来的文人画)或近现代美术学院的西式绘画传统,而是更多地汲取了中国传统的寺观壁画、金碧山水、民间年画、装饰性艺术及套色版画的某些艺术手法和审美趣味,却又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文化意趣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对于大自然的气韵与意象的追求和对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符号化比拟与象征性阐发,以及对于超越一般现实景象而带有文学性、寓意性境地的构想。进而使内心精神的形象化及其程式性的艺术语汇与观者进行沟通。
  张跃华的一些山水画,善于运用纯度高,对比度大的色彩及色阶关系来表现他的心性和情感,从而形成了其绘画语言的张力与视觉冲击力,呈现出画面景象和画家内心对于现实视像的超越和理想化的造境情形。虽然其画作的形与色、构图与韵致等方面与中国宫苑及民间绘画中追究富贵、华丽、喜庆及吉祥等形式意味有着内在的历史渊源,但却往往能控制为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的情形,而形成其明艳、丰富、绚烂、洒脱而具有积极、乐天精神的画面意趣和富于生气的格调。这自然能够得到象牙塔之外的诸多观众和非学院方法训练出来的艺术爱好者们的接收和喜爱。

  中国绘画在隋唐时,宫苑厅堂和庙堂采用金碧山水,追求富丽堂皇的视觉审美效果及其文化观念意义上的正大气象,而随类赋彩则体现出先人朴素的观象取色,来于自然而中得心源的艺术经验和主张。而到了宋元时期,艺术家为了突破程式化和个性的显现,并由寺观和宫苑趣味转向自然和自我的内心,从而以笔墨及泼墨、泼彩的手法相继出现,艺术从记事、祭祀、礼仪及装饰中逐渐地走向画家自我胸襟和逸气的阐发。这些均在艺术手法和语言体系上产生了变化与革新,而其中不同的艺术家的艺术形貌又是各有千秋的。这种随着时代精神和个人境遇的差异而形成的变化,至今也没有停息。在张跃华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我们可见他把写意的用笔和造型与泼彩、皴擦、晕染和线的奔流相结合,形成了既明艳、华丽、流动而又相互协调关照、对比中求取统一的效果。显现出他绘画的自由不拘和大胆奔放的个性特点,这种灵动和气质在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中也得到了一致性的体现,如讲求运笔与节奏的变化,章法的起落以及动静有致的协调性等。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绘画艺术的创作和理解以及对于某些审美经验的形成,都与个人的成长及其社会经历有着多维度的关联。由于张跃华早年有着山西及北方生活的经历,而这些地方的自然气象、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寺观艺术和民间美术,都给他的艺术成长过程予以启蒙和深刻的影响。那太行、吕梁的高山大川,雄浑壮阔;那三晋的社火与秧歌,热烈而豪放;那黄河沿线的剪纸与年画,多姿多彩;那晋剧的脸谱与唱腔,雄放而高亢;而那晋地的建筑砖雕、寺观壁画和家具漆画,无不浸润着浓郁而强烈的民间意蕴和人文风采。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阐发出人们的历史文化传承、精神希冀和生活愿景。它们的艺术语言虽有含蓄与内敛的一面,但更多呈现的是分明与直接,强烈与外张的个性特点。而这些艺术文化的气象与因子,也能在张跃华的山水、动植物绘画中读出一斑。尽管他在年逾半百的人生中有着诸多地方和世情的经历,也接受过早期的一些画师的指教,但他的文化根性和自我性情则依然与中国的北方文化、黄河文化有着内在的微妙关系,这也恰是他的绘画和书法的审美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强调其个性与差异性,并试图对现时代之不同阶层的多元美学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或予以自我的尝试和超越。

  在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的多元时代,更易显现出艺术是“人学”的自我生活的有机部分的反映的事实。张跃华的绘画形式和含义的追求,一如他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艺术作品必须是热烈向上,振奋人心的,我只作美好的梦中山水、花卉,不作忧暗孤寂的枯树怪石”,这其中,既有他对于艺术的认知态度,也有着艺术的审美意向和个人主张。其实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当今艺术世界极为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情形。实际上,有多少个画家个体,就应有多少种不同的艺术情形,其间的意境、关怀和寓意也都会有差异性乃至矛盾性。正如张跃华的笔名之一“梦翁”之意,他把人生和艺术的理想境地作为美好的梦境去孜孜追求。天道酬勤,他在奔向艺术梦境的途中还会有各种发现、思考和变革的可能。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