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走进民间草根书法艺术家赵全忠老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2  浏览次数:61951
核心提示:初冬的郑州,阳光还算明媚,气温也比较温暖,但在早晚还是感到北风习习,寒意阵阵的。我们在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位默默耕耘书法艺坛八十余年且没有任何书法资质的民间资深书法艺术家赵全忠老师。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草根的艺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首都文艺座谈会上的一段重要要讲话。他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初冬的郑州,阳光还算明媚,气温也比较温暖,但在早晚还是感到北风习习,寒意阵阵的。我们在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位默默耕耘书法艺坛八十余年且没有任何书法资质的民间资深书法艺术家赵全忠老师。
  踏入赵老师家门,一股清新的墨香扑面而来。不太宽敞的居室内,除了一张可供赵老师写字的墨案外,到处都是赵老师创作好的作品,成叠成叠地堆放在或文件柜中,或桌柜上面,或床头旁边,就连窗户一点空间也悬挂满的赵老师自制的各种各样的笔。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装裱好的字幅,有的是印刷出版的书法专集,更多的是只书写好的众多的不同字体的作品。
  赵全忠,男,1939年农历正月初五生于郑州,1954年小学毕业,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河南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湖北武汉内燃机厂和郑州水工厂工作,1986年退休。浓郁深厚的中原文化氛围,源远流长的黄河神韵,对赵全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耳闻目染的熏陶,以至于从小便喜欢字画,爱好书法,于是开始了一辈子孜孜不倦的对书法艺术追求。不管是仅有的几年小学学习生涯,还是漫长的工厂做工历程,从没放弃过自己的书法梦想。特别是退休以后,对书法的热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烧水、熬粥的间隙不忘钻研书写技艺,却忘记了炉子上的壶、锅,到底烧坏了多少壶与锅,他都记不清了。由于深深的喜爱上了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由于近似疯狂的追求、历练,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名不见经传的最平凡的郑州一棵草,也能:笔落惊风雨,墨宝泣鬼神!
  为何会这样说呢?今天就说说赵老师的“万龙图”,人们常说万龙图,有谁见过吗?真有一万个不同的“龙”字吗?经过潜心研究、多方查询、传承创新,一万个不重样的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字,在赵老师的手中诞生了!早些年间已被河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这岂不是惊风雨吗、能不泣鬼神吗?被河南省档案馆收藏,就是对赵老师在书法领域造诣的认可与肯定。同期被河南省档案馆收藏的还有赵老师的“万寿图”作品。
  赵老师对书法艺术有着崇高的追求:一定要“有凝重、有意境、有传承、有创意、有力度、有深度,有责任,有担当、有厚重、有创新”。所以在各类字体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在接受新的事物,尤其是在“凝重和灵动”“传承和创新”方面,能够积极上进、追求卓越、不甘落伍。因此,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别具一格的艺术风尚与人格魅力。
  由于篇幅所限,今天给各位朋友展示的只是(万龙图)、(万寿图)的冰山一角,使大家难窥全貌。尽管冰山一角,我们也不难体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在赵老师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赵老师已经退休在家,已届耄耋之年,但是他根本就是“退而不休”,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把自己八十多年的人生感悟和书法艺术创作之心灵分享给年轻一代,把书法创作之技巧传授给后辈们,常被一些书法艺术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邀请去参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奉献爱心和捐赠活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