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一份情怀,一生执着----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开路人赵国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30  浏览次数:144128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尹中刚】河南报道: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新郑,作为黄帝故里,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根亲文化盛宴。“水有源头百川汇流人有本基心系祖根”。如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之地。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一位耄耋老人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暮春时节,凤凰河南走近黄帝故里,走近这位传奇的老人――赵国鼎先生。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尹中刚】河南报道: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的历史。然而一些外国学者却因为中国没有找到像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等文明遗迹佐证文明史而怀疑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可信性。而事实上,中华民族拥有超过5000年的文明史。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用他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华炎黄文化的研究,为中外专家学者破解了黄帝出生地的疑问。这位老人就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研究员赵国鼎先生。
  ——摘自赵文浩《情系黄帝》(公元2006年)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赵国鼎,就不可能有现在新郑这么繁荣的‘黄帝文化’。他的贡献,用“居功至伟”来形容,毫不夸张。”
  ——新郑市旅游部门一位负责人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典。新郑,作为黄帝故里,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根亲文化盛宴。“水有源头百川汇流人有本基心系祖根”。如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本溯源、寻根问祖之地。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一位耄耋老人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暮春时节,凤凰河南走近黄帝故里,走近这位传奇的老人——赵国鼎先生。
     赵国鼎先生(摄影:卢春和)
  赵国鼎,1931年生人,今年86岁,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举办的开路人,是黄帝故里研究第一人,也是将新郑黄帝故里文化最先推向全国的研究者。
  初衷:儿时耳濡目染黄帝情缘深植于心
  引来客亲寻根故里残破深感遗憾
  谈及研究推广黄帝文化的初衷,赵老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新郑人,生于具茨山下长于姬水河畔,有关黄帝的传说从小就耳濡目染。“从小上学,老师就经常讲,咱们住的这个地方,古代轩辕黄帝开国立都之前就在这里住。而在自己家里,我父亲,我叔叔都是文人,都研究这些事。他们在谈论这些事的时候,无形中就影响了我,我就记在了心里。”“我本身对这些事也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听老人们讲我们这个地方的传说,和历史典故,尤其是重视与黄帝有关的典故。在我心里,始祖黄帝与其他皇帝不一样,他是统一万国部落的黄帝,创造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统一,这是特别有政治历史意义的。”
  如果说儿时的经历只能说是兴趣的话,那么工作后,一次去海南出差则更让他坚定了推广研究黄帝文化的决心。
  1983年,时任新郑县城关经济联合社主任的赵国鼎前往海南考察。三亚市相关部门的一位黄秘书是河南老乡,攀谈中赵国鼎得知海南有个河南村,村子5000多人大都姓黄,村里老人说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南宋时期从汴京(开封)迁到此。他们很想回河南看看,但不知道去哪儿。“到我的家乡新郑去啊。”赵国鼎兴奋地说,“新郑有黄帝故里、轩辕祠,全球华人的根都在那儿呢,我们是一家人!”
  转眼一个多月后,黄秘书还真的带领几位海南客人来新郑寻根来了。赵国鼎激动地接待了他们,但当赵国鼎领着他们去轩辕祠时,连赵国鼎自己都又是遗憾又是寒心了:轩辕祠变成了兽医院的一个仓库,庙房、山顶都扒光,清代立的碑也找不着了。年久失修,残垣破壁、遍地瓦砾、杂草……
  海南的客人感到很失落。他们告诉赵国鼎,如果在海南,他们肯定会开发得非常好,会修缮所有的遗迹、建设很大的祠堂,来祭祀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客人的话让赵国鼎心似刀绞,无言以对,深感愧疚……
  海南寻根人带着遗憾走了……
  赵国鼎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暗暗下定了一个决心:轩辕故里的惨状一定要改善,要修复……
  躬行:遍查古籍还原历史正本清源
  奔走呼号鞠躬尽瘁修缮宗祠
  赵国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县委书记,书记说“黄帝就不是生在新郑,你就没看过《史记》吗?《史记》上说黄帝生在山东曲阜寿丘。”“领导这样一说我哑口无言。《史记》多权威呀!但是我还是不明白《史记》为什么会这样记载,于是,我就去查《史记》的根据,原来关于黄帝生于寿丘的记载是宋代对原《史记》改编后的记载,他们只是借用了《史记》的书名和作者,并不是原太史公的《史记》记载的。”
  那么黄帝故里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让他寝食难安,他执意要弄个究竟。
  赵老开始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赵老查阅了《水经注》,上面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新郑城内有黄帝遗祠。”在中华书局,《国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炎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国,今郑也”。西晋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郦道元的《水经注》也有新郑是黄帝故里的说法。这些都足以证明,新郑正是黄帝故里。
  “黄帝出生于新郑”的观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全国掀起了考证“黄帝出生地”的学术热潮。1992年10月5日至9日,历时5天的“炎黄文化与中原文明国际研讨会”在新郑举行,赵国鼎依靠自己所掌握的详实的史料,使”黄帝出生地在新郑不在曲阜“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确认。《史记》“注释”被推翻了,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错误被纠正了,各地关于黄帝出生地的争夺战,从此画上了句号。
  “我是新郑人,我是炎黄子孙,炎黄文化研究与黄帝文化旅游的开发,这项宏业我要干上一辈子。”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年已花甲的赵国鼎心中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蓝图:修缮轩辕故里、具茨山游览区,使之成为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人力、物力,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进行下去。赵老就去找市里的有关领导,但当时的领导并不重视,这对赵国鼎研究黄帝文化又是个打击,“后来调来一位新县长,我给他说了这个事,他还比较重视,让我放开手去做吧,于是就发动群众捐资修复轩辕故里。修复工作历时一年半,初步展现了黄帝故里的原貌。修复第一期工程结束之后,我就退休了……”赵老不无遗憾地说。幸好第一期工程在历经众多坎坷与曲折后幸运地保存下来了,并开始迎接客人,实现了赵老心中的一个愿望,也给了赵老很大的鼓舞。至今,赵老都清楚地记得,轩辕故里迎接的第一批客人,“他们是南方来的,来寻根问祖。”
  当时的赵老已经退休,却仍然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轩辕故里的修复重建工作。对他来说,这是自己努力了大半辈子的成果,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开始——那就是为弘扬炎黄文化,何不在新郑搞一个“炎黄文化节”呢?
  他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并且获得了时任河南省长李长春的批准……1992年农历3月3日,“第一届炎黄文化节”在新郑举办,成功地开展了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这也拉开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序幕,以后相继成功举办了多届炎黄文化节……2006年,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几年以来,先后有贾庆林、刘云山、李长春、刘延东、许嘉璐、何厚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台湾政要连战、吴伯雄、宋楚瑜、郁慕明等走进黄帝故里、拜谒始祖轩辕黄帝。规格的提高、规模的扩大,让拜祖大典成为新郑乃至河南的“黄金名片”。通过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已成为无数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的圣地、心灵的故乡。这里,不仅让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找到了认祖归宗的起始地,更让56个民族的华夏儿女拥有了文明共享、和谐共进的融会点……
  愿景:痴心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
  功在千秋凝聚炎黄子孙魂

  谈及这几十年来研究推广黄帝文化遇到的最大困难,赵老说最怕不被理解,不受重视,忽略文化工程。但是再大的困难也难以阻挡他希望为国家做贡献的炙热的、赤诚的拳拳爱国之心,“如果只想下农村,当好工作员,驻好队,帮助农民种好地打好粮,这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一方面,但是相比较来说,研究传承黄帝文化这个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简单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自己醉心研究黄帝文化的痴心不改。木有本,水有源,人类有祖先。每年近万人归来登山拜祖,黄帝故里以自己得天独厚的炎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心、炎黄子孙的魂。“人类文明史的溯本追源,必将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统一,促进国家的富强,是我唯一的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甘心。”这也是支持赵国鼎几十年执着地研究推广黄帝文化的最大动力。
  赵国鼎还创立了《黄帝甲子纪年录》,精确计算出黄帝立都有熊(今河南新郑)的具体时间,也证明了我们确实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五千年是有准确记载的,是有历史根据的,谁也不敢质疑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史。”《黄帝甲子纪年录》的创立,让人们寻到了“中华开国五千年”的轨迹……
  提起新郑人送给自己的绰号“赵黄帝”,赵国鼎不禁哈哈大笑,“开始,我以为大家是讽刺我的,后来一个同事给我解释说这是大家对我几十年来推动“黄帝文化”事业的一种肯定,人民日报海外版都登我的事迹了。这样一听,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笑谈个人荣辱,深思民族未来。说起近年来拜祖大典给河南带来的影响,赵老很是欣慰,“这几年外商在河南投资的投资,兴建的兴建,在物质创造方面做得很好,我更希望他们在谈商业合作的时候多把河南的根亲文化带出去,起到河南与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作用,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同时,赵老也表示“政府目前对拜祖大典还是非常支持的,希望政府在重视的同时,加强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引导,培养现代人正确的家国历史感。家国历史是鼓舞和凝聚下一代人的精神动力,有家庭责任感,有坚定报国心,有民族使命感,才会为祖国的强盛奋斗。”
  初心经年不改,心忧文化传承。作为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代表性传承人,赵国鼎说希望“政府在每年拜祖大典时多积极主动大量邀请海内外的华侨华人,平时也做好华侨华人的联络工作。还有希望每年对于华侨华人的捐资,政府能做到财务公开,让华侨看到自己的一份力用到祖国建设的哪些方面了。”更希望“学校和老师加强对炎黄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举行一些座谈会,讲座,每年清明的时候组织学生到新郑黄帝故里和陕西黄陵都参观参观。我们这里是黄帝的出生地和建都的地方,陕西黄陵是黄帝埋葬的地方,要加以区分和理解,不要搞混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赵国鼎犹如一匹伏枥老骥,在炎黄文化研究事业上追求不止。“这个活动办的很好,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每年举办拜祖大典,坚持弘扬炎黄文化,把“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共聚故里,共拜始祖、共缅祖德。”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